首页徽商动态徽商资讯

国务院出台政策,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各大“商帮” 一片欢呼

2013-11-05 15:14:50 作者:redolive 来源:贵州商报http://www.gzhd.org/e/gzsb/html/2013-11/05/content_141758.htm?div=-1 浏览次数:0

 
国务院出台政策,放宽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各大“商帮” 一片欢呼
 
记者 周朝义 姚旭 石志行 程小畅 郭露

“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正处于“转”与“赶”关键时期的贵州,国务院出台的这一政策在非公经济界激起了“千重浪”。

    各大“商帮”相关负责人在受访时纷纷认为,此举不仅只是登记制度改革这么简单,可说是第二轮大开放的一个积极信号,“松绑解套”后的民营企业,必将借力新政策,搏出一番业绩。

1 贵州省浙江总商会会长张其鹤:

    “一颗定心丸”

    关 注

    没有信心,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更谈不上能发展得多好。

    近两年,受全球经济大环境下滑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冲击,钱难赚、利润薄、竞争激烈成了业界共同的心声,不少企业的营业额和业务大幅下滑。

    在商言商,投资,首先要考虑的起码是保本,其次才是考虑能赚多少,如何将利益最大化。但国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不得不使企业考虑下步到底该如何走。徘徊之中,不少企业对于投资也更加谨慎,有的甚至选择了观望。

    关键时刻,重要的就是如何增强企业家的信心。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发展,还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中央的宏观政策,给了民营企业莫大的鼓舞,此次新政策的出台,无异于一颗“定心丸”,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

    企业要做大,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今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特别是和民营企业的关系正“一天比一天近”。可以预见,一方面政府要扮演好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逐步完善职能定位;另一方面,企业也将加强自我要求和约束,通过双方共同努力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作为民营企业,对此既有期待更有耐心。

2 贵州省江西商会会长徐华健:

    “一个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方针,开展了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并且划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进行改革开放,随着试验区的成功,经济特区成为了全国各地效仿的“样板”。

    三十多年的发展证明,扩大开放是我国的由弱到强经验所在,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贵州日渐成为投资的新热土,招商引资效果明显。不过,这对于当前所提出的加速发展、后发赶超还不够。要继续扩大开放,大力引进外来投资和各种要素,提高利用外来投资的水平、质量,为发展产业提供资金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我国的沿海不少城市,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到90%以上,但在贵州,目前才40%多一点。

    两者差距这么大怎么办?只能加速“赶”和“超”,吸引更多的外资入黔,充分利用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和新的增长极,将之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结合自身实际,找准优势特点,加快产业承接转移,实现资源优化、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不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扩大开放是关键。

    目前,中央对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利好政策连续出台,一方面说明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于扫除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不留余力,支持的力度空前;另一方面,当前出台的新利好政策可能只是一个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说是我国第二轮改革开放到来也不为过。

3 贵州省湖南商会秘书长龙渝:

    “一把砸向玻璃门的重锺”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们对这一经济力量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对民营经济历史地位的认识也是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前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在一些省市,国有企业的贡献率更是高达80%以上,成了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于是,不论是社会各界还是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上的倾斜都十分明显,大会小会上,国有企业的“龙头”地位充分彰显。

    不过,同样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受到的可说是“后娘”待遇,不论是政策、融资,还是市场竞争,不少地方都为民营企业设置了“高门槛”,哪怕你的产品再出色,说不用你的就不用你的。

    一位民企的老总曾经就抱怨,他的公司在没有得到一分钱扶持下,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了许多国有企业,上缴的税收也比别人多,但每次去开会时,不仅名次十分靠后,就是轮到他发言的机会也少得可怜。看着比自己贡献小反而在前排的老总们口若悬河,就有一肚子的话想说。

    不过,这还只是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待遇的冰山一角,民企老板们到有关部门办事中,脸难看、事难办等“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比比皆是。所以,这一利好政策,也意味着民营企业长期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即将“破冰”。

4 贵州省安徽商会宣传部长、副秘书长林公博:

    “一道发展的发酵剂”

    自2010年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后,一直在全国排位靠末的贵州,一边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一边加大了招商力度,各地的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林立,“五个100”工程等诸多项目发展如火如荼。

    特别是贵州借助“国发2号文件”政策优势和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之机,全省上下“干”字当头、“敢”字为先,各地州市县齐心协力忙赶超,多个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刷新了诸多发展记录,创下了诸多奇迹,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中快速增比进位,并有几项指标位的增速位列全国前茅。

    好政策,让较为落后的贵州抓住了机遇;好政策,让贵州短短三年间成了全国热议的焦点。

    取消注册资本限制,有利于鼓励创业。许多人都是异地创业,比如安徽籍人士来黔开办企业,如果通过这种方式能降低异地创业者的成本,也能为贵州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从商会角度来说,这项利好政策首先会为商会增加会员企业,为商会与异地老乡建立联系提供重要的支撑。商会与工商部门有效对接,协调,沟通,及时为创业企业传播相关政策,增强商会对会员的支持力度。

    面食中添入发酵剂,会让面食呈几何倍数增长。而这项政策,正是一道加速发展的“发酵剂”。降低开办公司“门槛”利好政策对于民营经济发展而言,也必将产生几何倍数膨胀的效应。相信在新政策的利好下,贵州“赶”与“转”的步伐也将迈得快而稳。

5 贵阳市西商会秘书长陈文源:

    “一条宽松的创业路”

    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事并不少见。

    就在市西商圈,许多人都想把规模扩大注册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实现心中的老板梦想,但资金不足,想当老板也并不是件容易事。

    注册公司的费用,对于有实力的人来说,这点钱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对于创业初期或押了许多货款在货物上的商户而言,这部分钱真是很难挤出来。

    商户的情况还略好一些,对刚刚从大中专院校出来准备白手创业起家的这部分创业者而言,形势更不乐观。

    毋庸置疑,刚从学校出来的人充满了创业激情,拼劲、闯劲十足。

    但有关资料显示,由于考虑不成熟,对市场的了解不够,经营、推广、管理经验少,运作中的风险估计不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创业失败几率居高不少,花的冤枉钱算是交了昂贵学费。

    原本就缺乏资金,一旦失败不仅血本无归,许多人想创业也望而却步;今后创业“门槛”的降低,风险小,顾虑也少,创业者轻轻松松就能踏上创业路。

6 贵阳市乐清商会会长陈景帆:

    “一剂刺激市场的猛药”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在总数量上和创造的价值上也超过了许多国家。

    当然,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风光,纵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多种原因使民营经济发展积下了许多“沉疴”。

    疾病需要良药治,“沉疴”更得下猛药。

    一个市场,商户和企业是活跃市场、推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市场中的经营者和产品的供应商,大多数属民营企业;要想让市场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产品不断升级及让更为齐全、特色突出的产品进入市场。

    企业要赶上发展需求,宽松的准入“门槛”、低廉的创业成本成了关键所在。

    高昂的创业成本,往往会阻碍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成长步伐,以及准备创业又没有多少资金的创业者,新政策从多方面入手,降低企业的准入“门槛”,可谓是一剂份量十足的“猛药”。

    以往让注册资金限制到的这部分人,可以低成本参与进来自己开公司,参与市场角逐。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一旦创业让产品进入市场,市场将更有活力。

本文转载自:www.gzhd.org/e/gzsb/html/2013-11/05/content_141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