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徽商动态社会热点

刘纯银:重视网络声音也是尊重民意

2009-12-06 19:04:0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日前在省委督查室网上回复和省网宣办座谈会上说:全面科学地认识网络,学会与网络打交道,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11月23日《人民日报》)
  互联网作为20世纪的一项重大基础性科学发明,引发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截至200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人们能够迅速地了解信息,拓宽知识领域,丰富文化生活,也为党和政府更好地宣传其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提供了有利条件。难怪有人说: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
  然而,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注网民意见恰恰相反的是,一些部门、一些领导将网络视作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对于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不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是实行“大棒政策”,采取封杀的极端手段。更不必说,在论坛与网友一起“灌水”,欢迎网友面对面“拍砖”了。
  其实,网民也是市民,网民的意见与建议也是民情民意,重视和尊重他们的诉求,在网上和他们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共商发展大计,应该是一种非常便捷、非常广泛、非常有效的途径,更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民主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正如王金山书记所说:“网民所议所提虽是个人意见,但来源于生活,出自于社会,代表着一个群体,不管是粗言、苦药,还是牢骚、怪话,只要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都能为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超过2亿的中国网民,无论从社会的任一方面,都已成为一支阵容强大、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也是建设责任型政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的一种好形式。正如有人所形容的:网络舆论如同一面镜子,可反观政府的施政行为;网络舆论如同晴雨表,可反映民心的向背;网络舆论如同紧箍咒,可警醒官员不敢懈怠;网络舆论如同高速路,大大提高监管时效。
  实践也一再表明,对待网络事件,“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解决不了问题,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动。相反,尊重网络民意,只会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和施政责任,而不会降低政府的威信和行政能力。期待有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学会与网络打交道,多在网上“微服私访”,充分发挥好网络舆论的作用。像胡锦涛总书记那样“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像温家宝总理那样“他们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