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会员中心会员风采

弘扬茅台文化,打造中国酒都

2011-11-23 10:06:12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弘扬茅台文化,打造中国酒都

                          ——仁怀市科学发展刍议

                        江 贻 灿

省委书记栗战书和省长赵克志在仁怀市调研时提出,用10年的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贵州白酒看仁怀”。此乃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茅台人任重道远的奋斗目标。仁怀市目前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3位、贵州“经济十强县”第一位。在贵州历史性跨越的进程和未来改革开放的格局中,仁怀市的地位无疑更加重要了。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打造“中国酒都”和“国酒之心”,仁怀市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酒都实际,突出自身特色,大力弘扬“茅台文化”,将其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科学发展。

一、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科学发展需打“文化牌”。

文化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总的生活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精神家园。文化的形成有一个世代承袭、渊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茅台镇跻身全国名镇之列,仁怀市成为中国白酒之都,正是由于在它们的发展历史进程中,拥有厚重的盐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所至。

厚重的盐运文化。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时即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真实写照。乾隆年间疏通赤水河航道,舟楫可以通江达海,茅台遂成为川盐运黔的主要集散地,拥有多家盐号,成为繁华的水陆码头。到了道光年间,茅台地区行商坐贾云集,马帮背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了酿造业的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提高。“酒冠黔人国,盐登赤水河(郑珍)”。商业的发达带动了酿酒业的发展,独特的酿酒工艺基本形成。

灿烂的长征文化。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转战黔北,路过仁怀,三渡赤水于茅台,演绎了全军佯动的战争奇观,调动了国民党追兵,跳出了铁桶合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解放以后,朱德总司令动情地回忆道:“长征过茅台镇时,当地群众捧出酒来欢迎我们。战士们用它擦洗伤口,止痛消炎,治疗腹泻,解决了我们缺医少药的困难。所以,红军长征胜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劳。”

神秘的酒文化。酒以镇得名,镇以酒传世。早在公元前135年,茅台古镇一带就有令汉武帝称赞“甘美之”的枸酱酒,这便是茅台酒的前身。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名扬四海,誉满全球,到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名酒之林。一个世纪以来,茅台酒先后 14 次荣获各种国际金奖,蝉联历次国内名酒评比之冠,万般荣耀集于一身,王者风范显露无遗。

茅台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成为东方古老文化的瑰宝。1954年4月,为了解决停战以后的朝鲜统一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前往瑞士日内瓦出席国际会议。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时,周总理颇有感慨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是‘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象征之一,茅台酒成功的充当了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让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以主流文化为底蕴的先进文化,理当是中国文化人追求的方向。文化对社会的教育教化作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

当今时代,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而深刻,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幸福、促进社会和谐,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和衡量指标。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树立起自身特有的形象。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发展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助推力量。仁怀市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光荣传统的长征精神,有着永续利用的宝贵财富。“茅台文化”既是仁怀市的特有优势,也是十年腾飞的坚实基础。如果从文化的层面上加强战略谋划,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抓好品牌培育,由“物质茅台”转化为“精神茅台”,由“茅台文化”发展为“文化茅台”,“中国白酒之都”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二、政策是国计民生的生命,科学发展须打“政策牌”。

打造名符其实的“中国国酒文化之都”,优美的环境是外衣,优良的秩序是保障,优质的服务是风貌,配套的设施是骨架,厚重的文化是灵魂。“酒都”是由历史积淀的,由社会公认的,决不是任何人自封的。“中国酒都”和“酱香型白酒主产区”是对仁怀市的准确定位,但是我们也应承认,迄今为止,对“国酒之心”的内涵诠释还不够丰富,城市建设尚不能展现“国酒文化之都”的特色,众多企业还不完全具备“王者之尊”的气质。一个地区的发展,应势是下策,用势是中策,造势是上策。凭借“中国酒都”的金字招牌,仁怀市获取优惠的政策相对便利,要用好、用活、用足有关政策,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特色经济,就一定能够建设一座富有特色的现代中国酒都。

市场化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白酒市场群雄逐鹿,烽烟四起,仅仁怀市规模酒业就有400余家,拥有酒品牌2700多个,年产量6万余吨,产销量占了贵州的半壁河山。茅台集团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和风格更是卓立群雄,一骑绝尘,为“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和“十佳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成熟,可以预见,今后的经济运行更加市场化,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资产形式更加多样化,经济活动更加国际化。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改善酒都的投资兴业的软环境,使其成为企业家创业、创新、创优的风水宝地。

产业化经营。作为酱香型白酒主要生产基地,仁怀的酿酒企业遍地开花,成为酒都最大的支柱产业。在推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仁怀市既要做好酒的文章,又须跳出酒的天地,依托传统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铸造酒都辉煌。瞄准“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目标,运用科学经营理念和现代营销手段,在国际和国内的两大市场上攻城略地,引领白酒行业走向世界,以确保国酒的龙头地位。借助茅台酒厂“立足茅台,奉献仁怀,厂市同心、共谋发展”战略,市厂携手共同打造新的产业链,不断提升国酒的品质,锤炼新的发展品牌和服务品牌,增强茅台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民营化切入。无须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仁怀的经济是在酒业的带动下高速腾飞的。在茅台酒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大量民间资本涌入白酒行业,成就了县域经济的迅速崛起。为了培植酒都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后劲,尤其需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催生更多的企业精英和现代“茅商”,真正在思想上放心放胆,在工作上放手放开,在政策上放活放宽,让民营经济在“品牌强市”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做到不论企业性质,能发展就行;不论企业归属,能交税就行;不论企业大小,能做强就行;不论哪种形式,能搞好就行。

特色化支撑。“十二五”期间,仁怀市打算做好“生态立市、品牌强市、旅游兴市”三篇文章,思路是对头的。仁怀酒业经过多年努力,做到了发展快速,位次提高;能力上升,品种增多;质量提高,名牌迭出;实力增强,支柱形成。实施“绿色、人文、科技茅台”战略,堪称文章点睛之笔。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7·5平方公里茅台酒原产地域的生态环境不被污染,以利于国酒的可持续发展。要下大力培养品牌企业,不仅打造出一批新的百亿企业,更要打造类似茅台酒厂这样的“百年基业”。要发挥茅台特有的文化优势,整合酒都资源,挖掘市场潜力,抢救古镇文明,重塑茅台文脉,开展美酒文化游、古镇遗迹游、长征历史游和黔北民俗游,刺激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镇化拉动。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事关酒都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把仁怀建成一座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城市。鉴于茅台镇发展的空间受限以及环保的特殊要求,建议划分国酒新城的“核心区”、“卫星区”、“辐射区”,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政务区、工业园区、商贸区、旅游区、住宅新区,以及茅台机场的规划和建设上,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不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以全新的理念引进现代元素,注重低碳绿色环保,富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力求与酒都的功能一致,与酒乡的风格协调,做到筹建有据,审批有法,建设有序,运行有规。

三、科技是经济腾飞的翅膀,科学发展需打“科技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国酒茅台永续健康发展的不竭源泉。茅台酒秉承独特传统工艺之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嫁接,要坚持特有的品质,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累积科技含量,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发展创新,坚定不移的走“科技兴茅”、“科技兴市”之路。围绕“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目标,聚心、聚力、聚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不断提高茅台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美誉度。

人无我有。茅台镇特有的地质、水质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它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日本人动用气象色谱仪对陈年茅台酒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230余种成分,有三分之一的分子至今无法辨识。有人为了仿造茅台酒,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对茅台产地的水文、气象、地理、植物进行研究,企图破译茅台酒酿造秘方,却一无所获。上世纪由国务院统一组织,在北京的廊坊和贵州的遵义分别进行易地生产试验,但是“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马克思语)”无法复制出茅台酒的风格。这些事例充分说明,茅台酒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生态条件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人有我优。茅台酒不添加任何香味成分,属于自然发酵的纯天然产品,这是其特有的专利。“三长”(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是其独有的优势。“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接酒)是其独特的工艺。陈酿窖存也是其风格形成的要素之一,在白酒行业独具特色。此外,白酒忌紫外线直接照射,而茅台酒选用不透光乳白瓷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与其它白酒不同的是,茅台酒越老越好、越陈越香,使其具有极大的收藏价值。

人优我新。中国作为传统的酿酒大国,各地拥有各地的知名品牌和技术优势。享誉全球的茅台酒之所以一枝独秀,出类拔萃,以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名闻天下,是因为茅台酒拥有独一无二的工艺技术、企业标准和特殊功能。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现在又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并被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迄今为止,在全国白酒行业中,只有茅台酒集此三者于一身。

人新我特。作为酱香型白酒的典范,茅台酒既是中国酒文化的优秀遗产,也是贵州酒业的最佳品牌。茅台人为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精妙绝伦的勾兑技术与理论是由茅台人率先提出的,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的划分和总结,是茅台人对白酒行业的重大贡献。《茅台酒(贵州茅台酒)》GB18356-2001既是国家标准,也是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这在白酒行业里绝无仅有。茅台酿酒工艺的传统性、独特性、成熟性和先进性,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特别是近年来茅台集团推出的陈年窖酒更是酒中极品,填补了中国极品酒的空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资源,它既是生产力和科技力,又是竞争力和发展力。茅台酒堪称香飘九州的酒林至尊,本身就是仁怀市得天独厚的一张响亮名片。我们也应看到,在强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全国各地有不少城镇都在争“中国酒都”这块金字招牌,“国酒”地位频频遭到外来的挑战。在白酒市场高手如云、强手林立的情况下,茅台人决不可高枕无忧,必须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茅台酒无论是工艺技术创新还是经营理念创新方面永远没有止境,茅台人必须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才能始终处于巅峰状态。

四、法制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科学发展须打“法制牌”。

针对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一看三打造”战略目标,仁怀市在把握天时,抢抓机遇,用好地利,保持人和的同时,必须采取超常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除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合理的建设规划、优惠的政策支持、创新的市场机制以外,必须以茅台文化为灵魂,以区域经济为载体,把茅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利用中保护。哲人说:“一个时刻有危机感的人,可能永远不会遭遇危机;而那些没有感到危机的人,危机正在降临。”依笔者之浅见,有四个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是要让“国酒茅台”名符其实,不让“国酒茅台”虚有其名。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赢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第一名的盛誉,挑起了将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在国人心中树立起了一座神圣的丰碑。过去我们总认为茅台酒在国人的心目中份量极重,对它的认知度、信任度、忠诚度都是牢不可破的,有一种“皇帝女儿不愁嫁”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优越感。然而,盛名之下,危机潜伏。

2010年,网上一条《国酒茅台涉嫌虚假宣传,我要让茅台还消费者一元钱》的帖子引起了轩然大波。湖南金凯华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德文筹备发起一场针对茅台的公益诉讼,他发现一直以“国酒”自居的茅台,竟然没有拥有“国酒茅台”有效商标的合法身份,要求茅台酒撤销虚假宣传,向广大消费者道歉。

经笔者查证,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2001、2006、2007年3次提出“国酒”商标注册申请,都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驳回。申请号为1991120、1991122和5514889“国酒”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网站上显示“商标已无效”。据说,“国酒茅台”注册次数共有9次,最新注册时间显示为2010年6月9日,最早的则要追溯到2001年9月13日。而9次注册只有两项结论:“商标已无效”、“没有符合条件的查询结果”。

在白酒市场上,茅台与五粮液、泸州老窖系列等知名白酒之间,竞争已经白热化,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实。三大白酒分别以“国酒茅台”、“中国名酒”、“国窖1573”的姿态示人。所谓“国酒”,顾名思义,就是国人之酒、国家之酒,或者说是代表国家的酒。“国酒”不存在花落谁家的问题,称茅台为“国酒”,言之有据,受之无愧,名副其实,当仁不让。如今五粮液、泸州老窖自称是“国酒”,纯粹属于空穴来风和跟风炒作。至于景芝神酿、长城葡萄酒以及湖南的索卡酒业拉大旗做虎皮,纷纷以“国酒”的名义进行夸大宣传,则更是媒体杜撰的天方夜谭了。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茅台宣传“国酒”的概念已经多年,“国酒茅台,喝出健康来”、“国酒茅台,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两条广告用语,早就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果我们不能为“国酒茅台”正名,那么就有“不正当宣传”和“误导消费者”之嫌,茅台酒诉讼案无疑敲响了危机的警钟。“国酒茅台”早已成为茅台酒的标志,被国内外所公认,其影响名闻遐迩,其价值万金难换。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它尽快摆脱掉身份不明的尴尬,使之拥有护身符,即具有法律效应的合法身份,应该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是要让茅台酒业理性扩张,不必以昂贵的市场价格取胜。

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规律:当商品匮乏时,有产品就有市场;当消费者感到市场丰富而又无所适从时,有广告就有市场;当市场鱼目混珠、乱象丛生时,有品质才有市场。茅台酒以其至高无上的品位和精致典雅的品质让人倾倒,超常规的工艺,超一流的品质,超长期的坚持,正是茅台酒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制胜法宝。如今茅台酒大家族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其种类、档次和度数覆盖了大部分消费群,成为人民大众喜爱、信赖的驰名品牌。

茅台提出打造“国酒之心”,在笔者看来,就是说茅台酒必须是妙不可言的“称心酒”、口感绝佳的“舒心酒”、质量上乘的“放心酒”、货真价实的“良心酒”。茅台酒除了是文化酒以外,还是政治酒、外交酒、军旅酒,是名符其实的“国酒”;同时它又是民族酒、大众酒、健康酒,是让人骄傲的“民酒”。从这个意义上说,茅台酒既要以国为重,更要以人为本。国酒茅台的质量方针是:“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完美。”作为一种高档的特殊饮品,它既可以酿造出高品位的生活,让国人真正喝出健康来,也要让消费大众能够买得到、喝得起。

现在有种倾向让人不无担忧,白酒行业每一轮新的“涨价风”几乎都是由酒业领军集团率先发起的,其涨幅和涨速让普通的消费者谈酒色变,难以承受,形成了一个价愈贵酒愈俏、酒愈俏价愈贵的怪圈。最近有人更是公开提出,作为公务用酒首选的茅台酒,在外销、内贸和供应国宴三大消费群体中,主要是以公款消费为支撑的。一旦“三公”经费的开支和监管民主化、制度化、常态化,把政治因素与市场要素剥离开来,茅台酒的销售前途就会大受影响。 

今天的茅台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全资、控股公司30余家,企业总资产300多亿元,员工13000多人的大型企业集团。笔者欣赏茅台集团提出的“理性扩张,统筹发展”企业经营理念。茅台酒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饱和率,应当与茅台集团的扩张力、扩张度成正比,盲目的发展、非理性扩张只会砸掉国酒久负盛名的招牌。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茅台酒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该是赢得全球市场,第一步争取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这既是省委领导的良苦用心,也是茅台酒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是要为驰名品牌保驾护航,不让“野茅”、“假茅”杂草丛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用茅台酒成了一种时尚的风气和身份的象征。近年来茅台酒成为收藏界的新宠,更为茅台酒的市场需求推波助澜。“物以稀为贵。”国内外庞大的市场使得茅台酒供不应求,售价节节攀升,甚至有价无市。茅台酒现有年产量仅为2万多吨,与消费者的期望值和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了巨大缺口。有缺口就会有人钻空子,现在市面上茅台泛滥,真假难辨。打茅台酒品牌“擦边球”的现象屡禁不止,被人们讥之为“真茅一枝独秀,野茅百花齐放”。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不择手段的非法制作、运输、贩卖“假茅台”。

据《贵州日报》报道,2010年至今,全省工商系统查扣假冒茅台酒123380瓶,捣毁制假窝点7个,查获案件298起,罚款162.502万元。责令改正侵犯茅台酒知识产权行为17起,其违法行为主要有商标侵权,未经许可在产品及广告宣传中使用茅台商标。业内人士认为,被查处的案件仅仅是冰山一角。现有的市场管理机制和“打假”力量,又对乱象丛生的白酒销售市场应对乏力。长此以往,不仅茅台酒的声誉与知识产权受到侵害,而且“国酒”的地位亦岌岌可危。

马克思早就说过:“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假冒茅台酒的利润率岂止300%,不法之徒之所以拼命地制假、贩假,正是看中了这个巨大的商机中蕴涵的巨额利润。

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更是法制经济。法制社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改变白酒行业产、供、销无序状态,不给伪劣产品以生存之地,不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需要借助法律之伞为国酒茅台的依法销售、合理竞争、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是要为茅台品牌增光添彩,不给茅台品牌抹黑添乱。

神奇的茅台酒是一代又一代的茅台人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4000万贵州人的骄傲和自豪。酒镇茅台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许多人朝拜的圣地。所有关心茅台、热爱茅台的人,都要格外珍惜“茅酒之乡”的声誉,都要充当“国酒之心”的守护神。2011年的5月,茅台镇政府为了创“品牌街”而赶走商户,在电视和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这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做法给茅台品牌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环茅南路是一条已有多年历史的繁华商业街。一百多家商铺中,有三四十家经营本地产的白酒,其他的经营百货、五金、药品、餐饮等。为了打造“中国第一酒镇”的品牌,把茅台酒文化集中展示出来,用“国酒之心”的对外形象,促进旅游业和酿酒业的发展。茅台镇政府决定,将环茅南路建成“白酒品牌展示一条街”,要求所有的商铺销售本地产的白酒,非卖酒商家必须马上搬走。5月1日正式下发通知,要求5月3日完成搬迁。也就是说,商户从接到通知到迁出,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商户们为了在这儿做生意,支付了至少一年的租金,现在无偿迁出,意味着前期投入白白的扔掉。有家通讯营业厅刚花了十几万元装修门面,还以每年12万的价格签了5年合同,并支付了租金,大笔的装修费和租金打了“水漂”。事先并未征求商户的意见,也没有为之安置新的门面,仅凭一纸通知,数十家商铺就得在两天内全部搬走,政府却没有任何补偿措施,众多商户无法接受这种霸王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城乡规划草案在报送审批前,应当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第五十条规定:“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许可法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显然,茅台镇政府为了整体规划建设而让商户承担损失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5月16日,仁怀市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并部署整改。一是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市纪委书记牵头,深入现场实地调查,指导帮助做好群众工作。二是茅台镇打造“白酒一条街”工作立即停止,并如数返还暂扣商户物品,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三是茅台镇主要领导要深入到商户中间听取意见建议并公开道歉。四是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重新拟定划行归市方案。新方案要依法明确安置方法和补偿标准,报经仁怀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实施。五是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责任追究。责令违反群众工作纪律,作风粗暴,影响恶劣的茅台镇副镇长袁仁涛停职检查,接受组织调查处理。六是举一反三,汲取教训。在全市涉及民生的重大工程方面开展一次大排查。同时持续开展“执法为民”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促进依法行政。这起催迁风波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笔者在这里引用这个事例,并非是故意揭短,而是作为前车之鉴。有鉴于此,在打造“中国酒文化之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一定要诚信为本,践诺履约,再造信誉优势;筑巢引凤,外引内联,再造服务优势;不拘一格,近悦远来,再造人才优势;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再造法制优势。

笔者在贵州工作、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贵州是第二故乡。我对国酒茅台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酒都发展有一份特殊的义务。有感于酒都决策者海纳百川,问计于民,故不揣浅陋,献芹四策,仅供仁怀市党政领导人参考。

说明:最近仁怀市召开“一看三打造”理论研讨会,本会顾问江贻灿撰写了《弘扬茅台文化,打造中国酒都——仁怀市科学发展刍议》一文,为贵州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把脉并献计献策。文章从弘扬茅台盐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角度入手,重点阐述打造“中国酒文化之都”必须打文化牌、政策牌、科技牌、法制牌,并就影响和制约仁怀市科学发展的诸多问题一一剖析,分别提出对策,强调要将其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发展优势,由“物质茅台”转化为“精神茅台”,由“茅台文化”发展为“文化茅台”。